慈溪市上线“货行码”应用
实现货运防疫精密智控精细服务
3月以来,国内疫情呈点多面广散发态势,宁波市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4月以来货车司机核酸检测阳性频发多发,成为外防输入的高危风险点。针对这一高危风险点、防控薄弱点,慈溪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科学精准做好货运疫情防控的相关部署,以数字化理念和手段,创新打造“货行码”应用,有效打通数据链、闭环责任链、优化服务链,实现货车司机全链条精密管理和精细服务。截至4月8日14时,已累计注册报备企业货主5800余家,有效提高货运司乘人员数字化排查管控效能。
一、打通数据链,变“事后被动找”为“事先数据跑”。
针对货运车辆落地管控难的痛点,主动前移关口,提前做好信息报备、信息比对、信息查验,做到货运司乘行程可追溯、健康可追踪、责任可追查。一是线上提前报备。“货行码”应用通过“慈溪发布”微信公众号、“8718”企业服务平台等渠道,向全市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单位进行全覆盖全方位推送,并要求慈溪收发货货主、货运承运单位以及货运司乘人员,抵达慈溪24小时前完成线上信息报备。二是大数据碰撞。应用后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数据服务端口、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监管防疫健康码查询服务端口等保持实时直连更新,实现货行码、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三码一证”同框显示,货车司机只需现场出示一次货行码,即可完成“三码一证”同步核验,各卡口现场查验货车相关信息时间从原先平均5分钟缩短为1分钟。三是贯通“141”平台。将“货行码”应用与基层治理“141”体系对接贯通,通过“浙政钉”将货主报备信息即时推送至收发货货主所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联络员及网格员,落实来慈后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和管控措施。通过网格员滚动式“扫路、扫厂区、扫停车场”,加强对重点路段、货车集中场所、非法营运车辆等的走访巡查,实现货运车辆“应管尽管”、货行码“应申尽申”。
二、闭环责任链,变“风险漏洞大”为“各方责任明”。
货运防疫中行业监管、属地管控、企业主体责任等相互交叉,加上货车跨区域流动,需要进一步厘清责任、理顺流程,推动货车防疫全闭环管控。一是压紧货主和货运司乘人员第一责任。收发货货主和货运承运单位至少提前24小时与货运司机对接,由货主登录“货行码”报备货运及司乘人员相关信息,同时承诺对信息填报的真实性负责,报备时需填写责任承诺书。货主对货运司乘人员实行来慈后的全过程健康管理和管控措施,做好车辆、人员防护消杀,告知司乘人员沿途不与社会面接触。报备登记通过后方可收发货,收货接货过程中非必要不下车,单位安排专人装卸货。若不主动报备,将自行承担相应检测和管控费用;因不主动报备、虚假报备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二是压紧卡口查验责任。“3.14”疫情期间慈溪启动高速出口全天候执勤查验,4月6日起进一步对重点区域来慈车辆查验“货行码”,在沈海高速掌起、观海卫、新浦等3个高速收费站和4个国(省)道入境节点设置卡口,严格核实“货行码”报备情况和人码匹配关系,对尚未申领“货行码”的现场指导补领。三是压紧镇村属地管理责任。镇村通过微网格及时全面掌握辖区内货运司机情况和动态,第一时间跟进落实相关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服务措施。同时,加强对重点路段、货车集中场所、临时停车场、非法营运车辆等的严查严管,切实做到管控全覆盖。四是压紧重点场所管控责任。各物流集散地、物流园区、专业市场严格落实车辆和场地消毒、进出车辆和人员管控、信息登记、人员核酸检测、卫生知识宣传等各项防控措施。相关部门切实加强行业监管,督促重点场所将货运车辆防疫管理落实到位。
三、优化服务链,变“奔波辛酸苦”为“暖心来甬路”。
坚持严格管理与暖心服务相统一,依托“货行码”采集的信息优化配置服务力量。一是暖心式服务。由属地乡镇(街道)安排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等成立爱心服务组,在卡口、收发货货主所在地做好货运司乘人员情绪疏导,调配移动式核酸采样车,提供热水、快餐等后勤服务保障,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及防疫工作手册,开设司乘人员专用流动厕所,并由收发货货主按原路引导其离慈,提高货运周转通行效率。二是个性化服务。对当日无法离慈的司乘人员,由收发货货主安排集中停车和住宿,避免司乘人员与社会面接触,对在车上过夜司乘人员提供必要帮助和关怀。三是绿色通道服务。在执行禁止从中高风险地市特别是疫区进送货物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确需外运的物资,由经信、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货行码”填报情况提前掌握通行证制备需求,对往返慈溪、上海之间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发放“支持上海抗疫”通行证,畅通重点物资保供绿色通道。截至4月8日,已累计服务14000余车次。
(慈溪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