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上线“空壳公司及对公账户治理”应用
实现电信诈骗网络赌博全天候精准防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犯罪多发高发态势。鄞州区针对这一社会治理难题,建设“空壳公司及对公账户治理”应用,实现空壳公司及对公账户异常风险提前感知、可疑问题智能预警、违法行为及时打处,推动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打击治理由“单打独斗、末端兜底”向“齐抓共管、前端防控”转变。该应用自今年3月上线以来,从市场监管局、大数据中心等部门调取企业数据133万条,筛选标记可疑空壳公司特征企业6541家,排查存量对公账户93万户,列管处置涉案账户1164个;截至8月底,鄞州区新增可疑企业数量同比下降50%以上,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率同比下降20%以上。2021年6月,鄞州承办召开了全国涉赌空壳公司及对公账户整治试点现场推进会。今年6月,该应用在全国涉赌空壳公司及对公账户整治专项行动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一、构建“空壳公司共享筛查”子场景,实现可疑企业“一网筛查”。针对空壳公司数量多、规模广、排查难、危害大等方面特点,破解因数据壁垒、联动协作不足导致的监管不到位、打处不及时等方面问题,开发“空壳公司共享筛查”子场景,从市场新增企业源头开始,全面摸清可疑企业底数。一是数据全量归集。应用依托市公共数据平台及宁波市公安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警务百度”)集成市场监管局列异企业和新增注册企业信息、税务部门纳税数据、人社部门社保数据、供电公司电力使用信息、公安部门重点人员身份信息、人行银行账户与资金流水信息等,建立企业基本信息、法定代表人信息等数据仓,全面掌握企业运行动态。目前已导入在册企业信息1268617家、法定代表人信息1294372条。二是风险研判列疑。应用通过企业筛查、社保核查、纳税核查、印章核查、公安核查等方式,建立模型算法智能研判可疑企业,并进行标签化处理。如企业筛查中利用“傀儡法人”模型设定法人年龄小于等于25周岁或大于等于65周岁,且注册资金大于等于1000万的企业为“傀儡法人”类可疑企业。社保核查中利用“有企无保”“有企少保”模型分析,重点筛查注册登记3个月以上无社保信息或社保参保人数少于从业人员人数的可疑企业;公安核查主要通过“在甬核查”“企业法人轨迹”模型,对企业法人有无在甬常、暂住人口信息,在甬轨迹天数等进行研判分析。通过模型算法比对,截至目前共筛查“一地多企”“一人多企”“频繁开业”等15类共6541家可疑企业。三是智能分类处置。应用根据协同筛查结果对可疑企业标签进行赋分,按严重程度设定不同标签分类权重。例如,“有企无保”赋8分,“有企少保”赋5分,“一人多企”类标签中同一法人关联5-15家赋10分,15—25家赋20分,依次类推进行赋分。根据可疑企业标签赋分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如积分大于等于45的为一级预警、积分30-45的为二级预警、积分20—29的为三级预警,并将二级以上风险预警可疑企业通过“空壳公司及对公账户治理”应用按区域、分程度推送至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或刑事打处,处置结果限期反馈至应用形成管控闭环。截至目前,已推送风险预警一级以上企业信息963家,打击处置空壳公司案件103个。
二、构建“对公账户分类处置”子场景,实现风险隐患“一图研判”。针对对公账户风险识别难、风险感知滞后、智能化程度不高等方面问题,开发“对公账户分类处置”子场景,实现多维度风险信息一键获取、风险态势“一屏总览”。一是精准识别。应用对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工商列异企业(包括未公示年度报告、登记场所无法取得联系、吊销未注销、行政处罚立案等类型企业)以及按风险模型比对筛查出来的可疑企业进行归纳分析,形成风险企业(包括列异企业、可疑企业)、白名单企业数据库,同时导入公安部门涉企案件信息,对企业司法风险、经营风险等进行综合研判,并将风险企业及涉案企业及其法人或负责人关联企业信息进行提取,批量推送至人行或市场监管局进行排查。目前已排查存量对公账户93万个,研判可疑企业对公账户2422个,列控可疑企业对公账户875个。二是三色管控。应用以接口贯通方式打通人行账户管理系统,对可疑企业和延伸的关联企业进行对公账户核查,按照风险程度分为重点可疑、一般可疑、持续关注等3类对公账户,并实行“红黄蓝”标签化管理,实现精准分类监管。其中,对标红的“重点可疑”账户采取销户、不收不付、只收不付等控制措施,对标黄的“一般可疑”账户采取暂停非柜面交易、调高风险等级等限制措施。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共列管处置涉案类对公账户及关联账户1164个,对269个风险账户采取不收不付、暂停非柜面交易、销户等措施。
三、构建“违法犯罪打击防控”子场景,实现综合治理“一管到底”。针对利用空壳公司及对公账户实施的非法活动行为打击处置难、责任落实难、协同配合难等方面问题,开发“违法犯罪打击防控”子场景,设置打击处理、案情通报、宣传教育等功能模块,统筹监管执法力量,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形成电信网络诈骗靠前防范、高效智治局面。一是联合打击。应用设置处置反馈模块,实现筛查结果分类推送和可疑线索实时交互,依托宁波市账户信息服务系统及警务大数据平台,对10523家列异、可疑企业开展账户查询、资金分析、轨迹查询、股权穿透、实地核查等深度研判,并同步跟进立案侦查措施;目前已破获刑事案件56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89人。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公司登记的违法行为行政立案调查98起,吊销企业营业执照1666家,打击违法犯罪人员892人。同时,将筛查列异企业、可疑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名单上传公安“警务百度”系统全民反诈库,目前已上传23万条人员信息。二是案情通报。应用设置空壳公司排查发现率、涉案账户管控率、成案打击率、任务流转反馈率等指标模型,形成治理态势分析和业务协同指标体系。通过搭建研判打击模块,对具体重点可疑企业及对公账户开展线上线下集中会商研判和打击处置,并将案情处置情况在系统上进行共享。例如,公安部门对接省执法办案系统相关数据,提取案件信息补全企业涉案信息和打处人员信息,人行、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根据案情通报数据及时堵塞监管漏洞。应用上线以来,实现对异常特征企业24小时监管,累计对64个银行网点采取暂停新开立账户业务等监管措施,向3家支付机构主管部门提出监管整改建议。三是宣传教育。应用设置宣传教育模块,由公安、市场监管、人行等定期推送反电信网络诈骗讯息以及公司注册、银行开户等方面国家法律规定,对可疑但不构成打处的企业法人以及相关负责人进行持续关注和宣教提醒。上线以来共梳理宣教企业法人对象17123人,上门谈话及电话提醒5万多人次。
(鄞州区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