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改革先锋第11期(总第38期)

发布时间:2022-08-23 15:08

象山县打造“数字孪生渔港”

 破解渔业安全监管难题 


去年以来,象山县立足海洋渔业特色,强化“应用+大脑” 支撑,打造“数字孪生渔港”,破解了传统手段下无法解决的“看 不见”“分不清”“管不好”等难题,并首创了多项算法模型和 制度成果,并正在争取成为渔业安全治理的全国性行业标准。

 一、运用动态感知+数字孪生,预防“看不见”的风险 

(一)建立渔船孪生模型,预防海上动态不可见。针对我国 海上卫星网络通信带宽受限、成本过高导致“洋面可视化”需求 难以普及的问题,该县创造性地提出运用“基础信息+海上动态” 的数字孪生建模思路—即只回传渔船海上航行感知到的风速、温 度、湿度、压强、倾角、航速、航向等关键性、低容量数据,与 政务云上存储的包括船名、作业类型、吨位、长度、船主等渔船 基础信息在内的三维仿真渔船库进行匹配成像,以最小成本代价 实现船只、洋面的三维模拟可视化,切实消除船只海上作业的监 管盲区。截至目前,已测试建模拖网、流刺网、围网等 3 大类渔 船 287 艘,成像时延低于 5 秒,为下一步打造无延时感知、高智 能联动的海上船只驾驶安全辅助系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向。

(二)建立 AIS 感知网络,预防设备下线不可见。针对船载 设备断电后渔船位置不可见问题,该县在沿海岸线区域安装了 13 个 AIS 基站,全面获取象山全域周边 15 海里的船只信息。同 时,运用“定时点验+灰度标记”的孪生思维,将船载 AIS 设备 最后一次在线的航速、航向、位置等信息虚拟映射到显示平台上, 模拟推测出船只的停泊位置,极大减轻日常港内船只数量统计和 极端气候下敦促船只回港避险的管理压力。截至目前,该应用日 均监测船只 1 万余艘次,下线定位准确率达 100%;累计发现 AIS 设备长期下线船只 213 艘,全部抄告各乡镇(街道)核查整改。 

(三)建立安全预警应用,预防航道障碍不可见。为排除水 下障碍物对船只航行安全的重大威胁,借助海上船只作业过程的 反馈信息,迭代升级水下障碍物数据库,完善船载设备智能预警 应用。通过周期性更新水下障碍位置、类别属性信息,形成水下 障碍物“一张图”,大幅降低了船只在陌生海域作业时的撞礁事 件发生率,切实保障了广大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 该应用已累计监测发现 20 类 1.3 万个水下障碍物,发送避障预 警 500 万次以上。 

二、借力算法识别+数据分析,破解“分不清”的难题 

(一)构建网位仪识别算法,防止干扰信号分不清。针对近 年来海面作业投放的大量网位仪干扰信号难以区分,导致系统频 繁误报引发船长精神松懈而造成重大商渔船碰撞事故的问题,积 极探索构建网位仪识别算法,通过对不明信号的轨迹数据、漂移 时速等数据进行长期积累和分析,将网位仪信号与渔船 AIS 信号 区分开来,显著提升商渔船碰撞预警可靠性。截至目前,该算法 已识别周边海域存在的网位仪 5257 个,识别率达 90%以上;下 一步该数据与海事部门共享之后,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概率将降 至最低。

(二)构建 AIS 信号分析算法,防止一船多码分不清。为突 破普遍存在的船载 AIS 信号一船多码的管理难题,该县在测试推 广插卡式 AIS 设备的同时,探索构建了 AIS 信号分析算法,将 相对距离始终保持恒定的多个 AIS 信号进行绑定,以最低成本打 造一船多码库,多途径、互补式核查本地船只底数,有效杜绝船 只异地挂靠行为。自今年 7 月算法上线以来,已累计识别一船多 码信号 651 余条,有效消除本地、外地船只误判情形,大幅提升 渔业安全监管效率。

(三)构建船只船员算法模型,防止适航适任分不清。根据“船适航、人适任”的指导思想,全面梳理影响渔船适航的 11 大指标和影响渔民适任的 7 大指标,对渔业监管的治理需求、聚 焦重点、力量投入、长效管理等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进行重塑后, 在全国首创适航指数、适任指数两个算法模型,通过科学计算, 精准发现问题船和问题人,并实施三色分类管理机制。截至目前, 已筛选出优良船只 2159 艘,合格船只 769 艘;安全隐患发现率 达 55%以上。

三、着眼机制重塑+数智赋能,根除“管不好”的困境 

(一)建立进出港报备核查机制,改变人船进出管不好。为 实现“港清、船清、人清”的渔业日常监管目标,着力打造渔船 进出港报备系统,累计为 2931 艘渔船和 31555 个船员建立全周 期档案;同时,在航道口门或岛礁上部署 700M 的 5G 基站,对 50 公里范围的电子围栏区域进行手机信号识别,并与进出港报 备数据进行核查比对分析,摸清进出港人、船底数,提升港口智 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该应用累计报告进出港渔船 40 余万次,报告率达 98%。

(二)出台适航适任指数管理办法,改变船只临检管不好。 为切实提升渔业安全监管效能,降低基层渔政干部的监管压力, 该县出台《象山县渔船适航及船员适任指数管理办法》,根据渔 船适航指数和船员适任指数动态变化情况,将渔业安全监管模式 由“普查式”转为“聚焦式”,变“船主被动申报”为“大脑主 动研判”,探索对长期规范作业的船只和渔民实行抽检或免检等制度,而对隐患船只、船员登船临检频次可提升 5 倍以上。该办 法有望成为渔业安全治理的国家性标准。

(三)迭代海上 120 场景服务体系,改变应急事件管不好。 借助“浙里办”服务端,创新构建海上 120 应用,实现医院对海 上伤员的远程救助指导,同时配备技校专家提供船上设备紧急排 障服务,提高海上故障救助效率。今年来,渔政部门已出海救助 42 次,救治船员 38 人。此外,为解决 3 万余名船上雇工底数不 清、资质不明、管理难的问题,积极推动船上雇工电子档案建设, 从医院定点体检入手,通过政府补贴,将原本不足 20 元的体检 金额提升至 200 元,在保障此类低收入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引 导医院建立船上雇工个人健康和信息库,为海上救助、应急、防 疫等提供有力的支撑。 

(象山县委改革办)